為深刻吸取內蒙古鄂爾多斯億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9?7”重大高壓氣體泄漏事故的慘痛教訓,進一步加強節前安全生產工作。9月23日下午,尿素車間組織全體技術管理人員開展了一次專題安全學習活動。本次學習旨在通過剖析事故原因,結合車間生產實際,不斷強化風險防控意識,確保生產安全穩定進行。
強化風險辨識,筑牢安全基石
會上,車間主任王濤首先強調了重大檢維修作業風險辨識的重要性。他指出,內蒙古億鼎事故暴露出企業在檢維修過程中的風險辨識不足,導致了嚴重后果。因此,在每一次檢維修作業前,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風險辨識,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各專業技術人員要對作業現場進行細致的風險評估,制定詳細的風險防控措施,確保作業安全可控。
嚴格工藝交出,確保萬無一失
工藝交出是檢維修作業前的重要步驟,直接關系到作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事故中測壓管嚴重堵塞,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尿素介質也具有易結晶易堵塞的性質,因此,在工藝交出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確保設備內部徹底泄壓,介質完全排空、置換干凈,避免殘留物引發事故。同時,要加強與檢維修人員的溝通協調,確保雙方對工藝交出情況有清晰準確的認識。
減少人員聚集,優化作業流程
針對內蒙古億鼎事故中現場人員大量聚集導致傷亡后果擴大的問題,王濤特別指出,在檢維修和日常生產過程中,要嚴格控制作業現場的人員數量,避免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域。特別是在高風險作業區域,要實行嚴格的出入管理制度,確保現場人員數量在可控范圍內。同時,也要加強應急演練和隊伍建設,提升車間整體應急響應速度和處置能力,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控制事態發展,保障人員生命安全和設備財產安全。
通過本次專題學習活動,尿素車間全體員工深刻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紛紛表示將認真吸取內蒙古億鼎事故的教訓,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以實際行動踐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共同營造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節日環境,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