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大檢修現場,機器的轟鳴與講解的聲浪交織成獨特的交響樂。近期,在E2503換熱器檢修現場,雙甲車間設備技術員李力正指導青工拆卸管束:“法蘭密封面的平面度必須控制在0.1毫米以內,這是防止介質泄漏的關鍵防線。”青工們在李力的全程監護下,高效完成了油冷器換熱片清洗作業。這場將檢修現場轉化為實訓課堂的創新實踐,正是雙甲車間踐行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的生動注腳——不搞“脫產培訓”,不增額外成本,而是把大修現場變成天然練兵場,讓青工在實戰中積累經驗、提升技能,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實現人才培養的最大效益。
在壓縮機檢修區域,有著幾十年機組運維經驗的技術員張崇高正進行高壓蒸汽調節閥調校教學。他帶著濃郁的陜北方言,將晦澀的專業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聽棒要像握毛筆一樣輕觸測點,耳朵貼緊了感受振動韻律,就像咱們陜北人聽信天游辨調子。”邊講解邊示范的他,從閥門間隙調整到聽針辨位技巧,將數十年的操作經驗凝練為可復制的技術口訣。這種“手把手教、面對面帶”的傳承方式和教學風格讓現場掌聲不斷,這位“方言講師”的檢修工位已然成為人氣爆棚的“明星課堂”。
此次大檢修期間,雙甲車間推行的師帶徒結對子機制成效顯著。以唐文斐、焦建鋒等為代表的12名技術骨干與青年員工組成“檢修師徒檔”,在安全閥校驗、盲板抽堵、閥門研磨等20余項核心作業中開展“沉浸式教學”。徒弟們不僅要完成“看師傅做、跟師傅學”的基礎階段,更需獨立完成P2807泵冷卻水管線改造等實際任務。每一次閥門研磨、每一處盲板倒換,都要求青工精準操作、杜絕浪費,用節約的心態對待每一份材料、每一道工序——哪怕是一個密封面的修復,也要以讓甲方放心的標準做到最好,在真操實練中實現從看得懂到做得好的能力躍升。
“檢修現場是最好的練兵場,每個螺栓的拆裝都是技能提升的階梯。”車間主任王琨介紹,此次大檢修培訓創新采用“項目制培養”模式,將26項檢修任務轉化為實操課題,讓青工在解決法蘭故障處理、儀表聯調故障等實際問題中積累實戰經驗。數據顯示,參培青工已獨立完成12項技術改造任務,在安全閥校驗準確率、盲板抽堵效率等關鍵指標上提升30%以上。
這場“實戰特訓”,不僅讓青工們的實操技能實現跨越式成長,更在協同檢修中培育了“精準到毫米、嚴謹到絲扣”的工匠精神。隨著裝置大檢修后重新投入運行,這群在檢修現場淬煉成鋼的年輕人,正帶著所學所悟奔赴各自崗位,為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筑牢技術根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