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聲電效果,還是敘事方式都最非常棒!”
“里面好多鏡頭采用的拍攝方式特別有沖擊力,讓人記憶深刻。”
“看了整個電影,我深刻理解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道理。”
3月25日,看完電影《古田軍號》一出影院,大家就憋不住激動的情緒,從各個角度表達自己的觀感。影片《古田軍號》用真誠的藝術表達和創新的手法,以一個紅軍小號手的視角,講述了紅軍從井岡山突圍到閩西期間,年輕的革命領袖帶領年輕的紅軍,在絕境中探索真理,開辟了中國革命成功的非凡歷程。
電影敘事性非常強,把革命年代領袖和人民心連心,在敵眾我寡情況下,經歷的內部沖突與斗爭,最終達成統一思想認識的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面臨戰場失敗的情況下,“紅旗還能打多久?”的疑問出現在紅軍指揮員的心理。毛委員在瘧疾纏身的情況下道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振聾發聵的希望話語令人感受到革命領袖的遠見卓識。
科技發展部黨員韓夏芬談看完電影后這樣描述:福建,平民化的敘事,從一個小軍號手的角度把古田會議從教科書上刻板的背景、過程和意義,變為了一個真切的故事;把建設一支什么樣軍隊的宏觀問題,變成了朱毛摩擦又達成一致的感人敘述。整部電影講述古田會議的前后,卻也通過細節來產生力量:毛委員和朱軍長處置搶奪百姓財務的士兵;毛委員為已故戰士楊椿娃完成遺愿介紹入黨;陳毅詼諧地調和,林彪篤定的眼神;還有最后毛委員、朱軍長、陳毅又坐在了一條長凳上;以及毛委員瘧疾發作,小號手從后面抱住他,很是感動。不改的初心又把他們重新團結在一起,他們清楚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他們明白自己身后站著的群眾就是他們的底氣,他們是領袖,也是希望的火種。 重溫那個年代,我們應該銘記“楊先生”肩上扛著的那條長凳,那是文化和精神,也應該記住朱德將軍肩上扛著的那條長凳,那是萬千戰士的英勇奮戰。心齊方可成龍,正是他們和無數前輩們在革命道路上扛好了自己手中的“凳”、擔好了肩上的責,才有了當今我們的發展。感受電影,開始和結尾福建土樓中當地特色板凳龍正在表演,那些舞龍師傅手架長凳、身披精制華服,龍頭威武雄偉、龍身延綿逶迤,好不威武,立足當下在如此充沛的物質基礎上我們每個華夏兒女更應努力,為奮進貢獻自己的力量,發揚我們初心的力量,心齊則龍威。
原料車間的黨員李青說:“毛澤東成了‘楊先生’,開辦學校,教書育人,讓當地婦女入學,制定新規,對解放婦女具有深遠影響,也讓人感受到身處逆境時毛澤東的胸懷與擔當,所到之處造福一方,將細節做到極致。”同一車間的黨員黃彩育說:”一個小小年紀的紅軍小號手堅定地說‘我要吹沖鋒號’時,我感動的熱淚盈眶,那些在崢嶸苦難的歲月里浴血奮戰的革命先烈們更是值得我們永遠銘刻在心!”
運銷市場部的黨員郝穎莉談到自己的感想時說:“觀影《古田軍號》,印象最深的是板凳龍、軍號、床頭隔板,新軍裝這幾種物件。在1929年那個革命艱苦時期,毛澤東等革命領袖面對重重磨難,堅守信仰,對真理不懈探求,終于開辟出了一條革命成功之路。古田會議所確立的思想建黨和政治建軍的原則,在黨和人民軍隊的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心齊方可成龍!作為一名黨員,我們要不忘初心,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時刻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企業效益提升年的關鍵時期,更要堅定信念,聽黨指揮,團結一致,讓公司的強企之路越走越寬。”
觀看電影學黨史,再一次讓觀影的黨員銘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為了新時期新使命,在黨的領導下干事創業的激情,走好奮斗路。